河西走廊旅游景點永昌縣驪靬古城及驪靬文化產業園
景點門票:50元 AAAA
永昌縣驪靬文化產業園
漢語中“驪軒”的發音來自拉丁語“legion”,是羅馬軍團的意思。永昌縣在距離縣城5公里處以消失的古羅馬軍團最后歸宿永昌為背景建設驪靬文化產業園,規劃面積21.6平方公里,概算投資20億元,由杭州師范大學生態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設計,建有驪靬城、華夏驪靬影視城、羅馬小鎮、驪靬大道羅馬柱景觀帶、新絲綢之路自駕車營地、羅馬演藝場、驪靬古城遺址保護、愫園等子項目,打造全國唯一以中西傳統文化融合為背景、以古羅馬文化中國化為主題的經典旅游品牌景區,被列為甘肅省八個文化類大景區之一。 2013年驪靬大景區已經被列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大景區11個綜合景區和19個核心景區之一。
主要看點
1、驪靬懷古塑像 永昌縣政府于1994年12月在南城頭312國道旁特制了三尊具有紀念意義的古羅馬人花崗石塑像,他們目光深情地眺望著遠方。二男一女,中間的長者,高鼻梁、卷發,長袍古裝。左右的一女一男壯實的身材,深凹的眼窩和卷曲的頭發。塑像前面的黑色花崗石上刻有“驪靬懷古”四個大字,塑像背后有碑文:“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執政官克拉蘇集七個軍團之兵力入侵安息(伊郎一帶),在卡爾萊遭圍殲??死K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第一軍團突圍,越安息東界,流徙西域,經多年輾轉,于公元前36年前后,相繼從大月氏匈奴歸降西漢王朝,被安置于今永昌縣者來寨。漢稱羅馬為驪靬,故設驪靬縣,賜羅馬降人耕牧為生,化干戈為玉帛”。
2、羅馬柱 驪靬大道兩側豎立“999+1”根羅馬柱,全部由實心花崗巖制作,每根高6米,直徑0.8米,柱身鐫刻中書協會員以上書法家書寫的楹聯,柱座鐫刻書法釋文和作者簡介,羅馬柱景觀帶長5公里,構成恢宏獨特的人文景觀?,F仍面向全國公益性征集書法作品。
3、金山寺前身為百年古寺黃毛寺,位于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驪靬古城附近,距永昌縣城15公里,由浙江東天目山居士齊素萍籌資建寺,于2011年在原位于驪靬古城遺址黃毛寺舊址上恢復重建。金山寺總占地面積93231㎡,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地藏殿等建筑,總建筑面積18098.76㎡。2012年8月,由金昌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復同意,為佛教固定活動處所,定名為“金山寺”?,F有宗教教職人員10人,常住居士100余人。
4、驪靬古城 驪靬古城位于永昌縣者來寨村驪靬遺址,是一個正方形城堡建筑,主要包括驪靬古城、古羅馬風格民居、羅馬神廟、古羅馬一條街、古羅馬廣場。古城核心建筑是羅馬風格的“萬神殿”,圍繞主體建筑的是長300米、寬10米、高5.6米的城墻,城墻四面建四個門樓,四角建四個角樓,墻體內部為住房。依據史料記載,即為超度古羅馬軍團的亡靈,也為弘揚包容的宗教文化,將整個“驪靬古城”建成一座金山寺,中心是有5個金色穹頂的“羅馬神廟”, 經典的羅馬石柱、外墻上的天主教十字圖案、教堂式彩色玻璃窗以及雕有古羅馬人和菩薩場景的銅質大門,東西方元素在這里得到充分糅合,這座羅馬式建筑也是僧侶們的誦經堂。
5、驪靬亭 在者來寨有一名為“驪靬亭”方亭,正中立有一塊大石牌,上刻“羅馬東征軍歸宿碑記”。碑上記載有:公元前53年,即西漢甘露元年,羅馬東征軍在卡爾萊遭圍殲,突圍出來的約6000余人,回國無路棲身深山,尋機東移,越安息東界,流徙西域,經多年輾轉,一部歸康居,一部歸大月氏。漢初元五年,康居將這支異軍借給西移的匈奴郅支單于,以脅鄰國。后,大月氏發生內亂,寄生大月氏的羅馬人聞訊轉移至驪靬軍的主力……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即公元592年,鑒于驪靬人已被漢人同化,文帝下詔,將驪靬縣并番和縣,驪靬建縣共628年。
6、驪靬遺址 在者來寨大路左邊村中心即是“驪靬遺址”所有地。永昌縣政府已在遺址前立起了石柱,用鐵鏈圍起加以保護,古城墻正中豎有一石碑,上刻“驪靬遺址”四個大字。碑的后面也刻有碑記,敘述建驪靬縣城的經過和歷史?,F在驪靬遺址城墻殘存部分長不過30來米,高不過3米。在永昌縣城西10公里,有個富饒美麗的地方叫河灘村,又叫南泉。這里有20多戶羅馬人的后裔。
相關作品
電影《天降雄獅》、《羅西與莫妮卡之驪靬情》、評書廣播劇《羅馬軍團消失之謎》、書刊《驪靬書》、《永昌有座西漢安置羅馬戰俘城》、《西力東漸記》、《希臘羅馬與中國古代的文化交通》,歌曲《驪靬傳說》……
旅游須知
1、文明參觀,不刻畫景物,不亂扔垃圾紙屑;
2、尊重民族習俗,慢步輕聲不打鬧;
3、愛護花木,不要毀草傷林;
4、夏秋旅游旺季也正是熏衣草花季,花粉過敏者做好防護;
地理位置
1、金昌市永昌縣者來寨,現驪靬村;
2、距永昌縣城15公里
交通情況
公交車、旅游車、出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