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景點塔爾寺
景點門票:80元 AAAAA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 塔爾寺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全稱袞本絳巴林,意為十萬金身慈氏州,是格魯派即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該寺正式建于明朝萬歷5年(公元1577年),1749年,乾隆皇帝曾御賜寺額“梵宗寺”。塔爾寺是1961年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藏漢建筑藝術相結合的佛教園林建筑群。寺內藏有豐富的文物,包括各種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藏文、蒙文和滿文佛經和碑刻,是一座佛教藝術寶庫。塔爾寺建筑物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集藏、漢、梵建筑風格于一體。 酥油花、堆繡、壁畫被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
景區導游帶領依次參觀:①護法殿、②祁壽殿、③釋迦佛殿、④大金瓦殿等。也可以按照門票黃色標注的景點自行依次參觀:①護法殿、②祁壽殿、③時輪壇城、④大經堂、⑤時輪經院、⑥酥油花館、⑦藏經樓、⑧密宗經院、⑨金剛壇城、⑩度母殿 上述黃色標注景點憑票。
主要看點
1、建筑布局 塔爾寺坐落于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八瓣蓮花山中。 塔爾寺院依山勢建筑,由眾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組成,布局嚴謹,建筑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整個寺院以大金瓦寺為中心,主要建筑依山傍塬,有大金瓦寺、大經堂、彌勒殿、九間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倉、丁科扎倉、曼巴扎倉、大拉浪、大廚房、如意寶塔等9300余間(座),組成一龐大的藏漢結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
2、八寶如意塔 到塔爾寺朝拜,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寶如意塔。八座塔從東到西依次是蓮聚塔、菩提塔、四諦塔、神變塔、降凡塔、息諍塔、尊勝塔和涅盤塔。在藏語中八座塔分別被稱為:八邦、香趣、扎西果莽、窮處、拉潘、彥敦、南結和娘德。八座塔都是根據佛經中對佛祖釋迦牟尼的記載,為紀念佛祖一生中的八大業績而建的。
3、菩提樹 塔爾寺菩提樹距今(2015年)已有628年樹齡,是宗喀巴大師和其母親母子連心的那個菩提幼樹,母樹就在旁邊的大雄寶殿(大金瓦殿)內被塔所包裹。 相傳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誕生之時,母親番薩阿切在鉸斷臍帶時,滴了三滴血,后來此地便長出一株菩提樹。后來宗喀巴大師移居西藏,其母親常常想念兒子,宗喀巴大師便修書一封,告訴其母在菩提樹旁修建一座佛塔,見塔如見人。后人為護塔護樹,又修建了一座大金瓦殿。這既是塔爾寺先有塔后有寺的緣由,也是該樹主干包于銀塔內的緣由。
4、大金瓦殿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被譽為“世界一莊嚴”,是塔爾寺最為壯嚴富麗堂皇的建筑物。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檐歇山式金頂,后來又在檐口上下裝飾了鍍金云頭、滴水蓮瓣。飛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設有金剛、套獸和銅鈴。底層為硫璃磚墻壁,二層是邊麻墻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寶鏡,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內還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匾額題字為“梵教法幢”。
5、鎮寺之寶 青海塔爾寺被稱作“第二佛陀”、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開創者宗喀巴大師之誕生地,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主殿大金瓦殿被稱為“南瞻部洲一莊嚴”,殿內供奉的大塔是塔爾寺鎮寺之寶,以至尊宗喀巴大師誕生處長出旃檀樹(菩提樹)為核心而聞名于世。此塔始建于公元1379年,歷時600多年,原為銀質塔,是藏傳佛教界的至尊圣物。2011年,實施銀塔包金工程,歷時516天,包金工程圓滿完成,使該塔更成為佛教界的圣物。2012年10月,舉行竣工儀式,從此圣塔以全新的面貌與大家見面。
6、藏經閣是塔爾寺比較新的建筑,2002年動工,歷時4年完成。據說是李嘉誠捐資建造的,藏經閣全部為木 結構建筑,分上下5層,其中第4層和第5層仿照西藏大昭寺而建。上面這個石頭,上面有酥油。有的游客會把錢貼到上面,盡管酥油有粘性,但是,你會發現,并不是每一個的人錢都可以貼上去的……
7、大拉讓宮(吉祥宮),大拉讓(又稱扎西康沙),建于1650年(清順治七年)。是一座四柱三進院落藏式建筑的府邸,為達賴喇嘛、班禪以及歷任法臺安歇的寢宮,漢語稱“吉祥宮”。1777年(清乾隆42年),乾隆皇帝派人為此宮修建了宮墻,華門,牌坊等,并賜名“永慧宮”。吉祥宮位于西山半腰高處,在宮前遠眺,塔爾寺全景盡收眼底。
8、小金瓦殿 藏語稱“旃康”,是塔爾寺的護法殿,分上下3層,底層和中層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底層為三面封閉的殿堂,中層為明窗式,在藏式雙層平頂建筑上增建面闊三間的漢式歇山頂單檐建筑,清嘉慶七年(1802)改為鎏金銅瓦頂。殿內有佛像、鎏金寶塔、經卷、白馬標本等。院內兩側和前方有繪滿各式壁畫的壁畫廊,為兩層藏式建筑。
9、壁畫 壁畫是各個殿宇墻壁上繪畫,它大多繪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繪于墻壁和棟梁上。壁畫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質礦物,因此具有色澤鮮艷,經久不變的特點。塔爾寺的壁畫屬喇嘛教畫派,因此具有濃厚的印、藏風味。壁畫內容,人物主次多屬密乘教義,畫面構想巧妙,布署適然,色調和諧,工藝精湛,手法細膩。
10、堆繡 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藏族藝術之一。它是用各種色彩艷麗的綢緞剪成各種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類充實其中,再繡在布幔上。因此有明顯的立體感,看上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內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塔爾寺的堆繡制作精細,構圖生動別致,色澤繁富綺麗,為美術界所稱道。
11、酥油花 最早產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貼花。按印度傳統的佛教習俗,供奉佛和菩薩的貢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燈,可當時天寒草枯沒有鮮花,只好用酥油塑花獻佛,由此形成藝術傳統。 由于酥油花的融點很低,15度就會變形,25度左右就會融化,為了防止體溫對酥油花的影響,藝僧們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為防手溫回暖,必須不時浸冰水、抓冰塊,讓手指保持冰涼。因此,每位藝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病,甚至殘廢。 由于不受時空限制,酥油花彩塑尤其擅長以大場面來表現復雜情節,如大型酥油花《釋迦牟尼生平故事》、《文成公主》等。
▲塔爾寺大經堂
12、大經堂(顯宗經院)塔爾寺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現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經院),藏語分別稱為參尼、居巴、丁科、曼巴札倉。顯宗學院設在大經堂,是塔爾寺最早的一所學府,主要學習佛學顯宗理論,認為顯宗是佛教的根本。醫明學院是研究藏醫學的學府,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獨特的藏醫學理論體系,經答辯核準,可授予“曼然巴”學位。時輪學院是研習天文歷算的學府,經考試成績優秀者,可授予“澤然巴”格西學位。這些學位,相當于現在的博士學位。獲得這些學位的僧人,深受僧俗尊敬,在寺院享有很高的地位。另有欠巴札倉,是專門學習佛教音樂、舞蹈的法舞學院,但不在正規扎倉之列。
13、印經院 塔爾寺里的印經院專門印經典著作,制版、刻版、印版、印刷、洗版、裁裝等機構健全。這里印制的各種經典著作,不僅供給本寺和省內藏傳佛教寺院僧人學習用書,還銷往西藏、甘肅、四川、內蒙等地的寺院,在保存、交流和發展佛教文化方面做出了貢獻。
相關作品
電視紀錄片《菩提花開》、《塔爾寺》、鬼歌油畫作品《塔爾寺》、旅游風光記錄片《青藏高原長江源》、著名畫家陳陽作品《走近塔爾寺》、社會科教片《塔爾寺》、陳佩斯經典電影《黃教圣地--塔爾寺》、電影攝影藝術家張松平圖書《塔爾寺志》……
旅游須知
1、青海境內最高海拔4394米,西寧市區中心海拔2275米,晝夜溫差大,晚上要注意保暖
2、最佳旅游季節:每年5月至9月
3、開放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5時
4、導游講解費:
①、5人以下:20元/人
②、5人以上:10元/人
③、20人以上團隊5元/人
5、現役軍人、殘疾軍人、軍隊離退休干部、學齡前兒童等實行免票;每年每月的農歷十五免門票
6、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實行半價優惠
7、一票制,山門檢票,各殿均不能拍照
地理位置
西寧市南25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八瓣蓮花山中
交通情況
公交車、旅游車、出租車均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