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旅游景點嘉峪關城樓
景點門票:120元 AAAAA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長城峰臺等組成。 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66座烽燧、墩臺縱橫交錯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以依山傍水之勢,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作為古時中國西部最重要的邊貿關卡,嘉峪關的興盛從明代建關起至清代后期,持續了500多年。
主要看點
1、嘉峪關關城 關城是嘉峪關防御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現在關城以內城為主,城墻以黃土夯筑而成,西側以磚包墻,雄偉堅固。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00余平方米,城墻總長733米, 高11.7米。內城有東西兩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在兩門外各有一甕城圍護,嘉峪關內城墻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城樓東、西對稱,面闊三間,周圍有廊,三層歇山頂高17米,氣勢雄偉。關城四隅有角樓,高兩層,形如碉堡。登關樓遠望,寨外風光盡收眼底。嘉峪關關城是長城眾多關城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其中東翁城外的文昌閣、游擊衙門、關帝廟、西樓等建筑都在清朝逐一竣工。
2、羅城 羅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肅州兵備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羅城是應敵的正面,凸字形城墻全部用磚包砌,非常堅固。羅城南北兩端建有“箭樓”,是觀望關西、關南、關北烽火的設施。兩端與外城墻相接,外城墻又與關城南北的長城相聯。 羅城南側有明土城墻向南延伸越過戈壁連接7千米外的長城第一墩,但該段城墻被公路斷開。北連8千米外的黑山懸壁長城。
3、甕城 中國古時建造城池均有外城和內城,內外城之間就形成的狹長的夾道。在冷兵器時代,它在城池的防御中始終是最重要的一個設施。它的使用往往是主動的將小股敵人放進來,再斷其退路,圍而殲之。而敵人一旦被引入甕城,就失去了反抗能力,只能任憑宰割。因取甕中捉鱉之意,故將此類防御工事稱為甕城。在嘉峪關外城的南北兩側建有敵樓,四個角上都設有角樓,平時用于瞭望,戰時配合內城城墻上的守軍對進入甕城的敵人進行多方位的攻擊。最早同關城一起建造的是分別位于東西兩個城門外的小城,甕城門朝南開著。
4、定城磚 在修建嘉峪關時,相傳有一名技術高超、精通九九算法的工匠,名叫易開占,他經過周密的調查、仔細的估算、精心的設計,提出了一個精確的用材方案。嘉峪關全部工程完成時,所有材料中最后只剩下一塊磚。后來就把這塊磚放在西翁城會極門樓的后檐臺上,以示對勞苦功高的工匠們的紀念。 現置于會極門樓的后檐臺上為復制品,文物保存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
5、游擊將軍府 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后來成為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游擊將軍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 現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礎上恢復修建的,座北朝南,為兩院三廳四合院式,占地面積為1755平方米,建筑面積808平方米。前院有門廳三間,以議事廳為中心,東西廂房各5間,為衙門府;中廳有過廳3間;后院呈四合院,有房屋11間,建筑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現有多尊臘像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游擊將軍及其家眷的生活場面。
6、“天下雄關”碑 關西門外百余米處,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關”石碑。清嘉慶十四年(1809)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里南有祁連雪山,北有黑山,關勢雄偉,便寫下“天下雄關”四字并勒石為碑。給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紀念。
7、關帝廟 明末清初從內城遷到現處。廟內原有大殿一座,陪殿兩座,另有刀房、過廳、馬房和牌樓。總面積720平方米。 關帝廟曾多次擴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關游擊將軍熊敏謙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關關城文管所自籌資金70萬元對關帝廟進行了重新修復,對牌樓進行了彩繪,使關帝廟恢復了明清時的風采。
8、戲臺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關游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制屏風把前后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制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
9、文昌閣 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檐歇山頂式建筑,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制山水人物彩畫80余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10、出入關的憑證---關照 據專家考證,古時的“關照”作用等同于今天人們使用的“護照”,都是用來證明持照人具有出入關卡合法資格的憑據,今天人們所說的“請多多關照”一詞的原意正是來源于此。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里,陳列清康熙56年(公元1717年)木制關照牌,是當時出入嘉峪關的通行證;而貨物出入關時使用布制“標旗”,關照和標旗是當時的客商行旅們出入嘉峪關時必須持有的證件。 右圖為景區設置在西門(柔遠門)內側為游客制作簽發“關照”的紀念品選購處。
相關作品
電 影《火紅的年代》、《新龍門客?!?、《理發師》、《大漠紫禁令》、《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紀錄片《河西走廊》……
旅游須知
1、適合旅游季節:全年;最佳旅游季節:5月—10月;
2、開放時間中:8:00—18:30;
3、旅游淡季,即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按現行每人次61元執行(含郵資明信片1元);
4、①“一票通”門票全票價格定為120元/人次,其中,嘉峪關長城文化旅游景區(嘉峪關文物景區、長城博物館,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為100元/人次,城市博物館10元/人次,紫軒葡萄莊園10/人次; ②半票價格定為60元/人次,嘉峪關長城文化旅游景區為50元/人次,城市博物館5元/人次,紫軒葡萄莊園5/人次;
5、對軍人、殘疾人集體、甘肅省老年人、離休干部、1.2米以下兒童、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播電 影電 視總局頒發的記者證實行憑證件免費參觀,本市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免費;
6、大中小學生(不含成 人 教育)、殘疾人、外省老年人個人參觀實行半價票優惠。城市博物館、紫軒葡萄莊園按以上辦法執行;
7、導游服務:10元/人,由游客自愿選擇;
8、對享受半價優惠政策的游客,分別按淡、旺季門票價格優惠50%。
地理位置
嘉峪關市區西南6公里處
交通情況
公交車、旅游車、出租車都很方便……